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认识更好的大坝丨可持续水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峡集团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点击数: 199

  本网讯(彭宗卫)近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大坝安全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办,主题为“建造安全韧性绿色的国家水网之结”。其中,水利水电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之一,院士、专家们从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环境影响、技术发展路线等多个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可持续水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建成的金沙江下游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为例

▲ 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原主任汪志林作主旨发言 摄影:陈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发展,水库大坝建设技术取得长足进步。70多年来,中国筑坝技术经历了从探索、跟跑、并跑,再到引领世界的跨越,目前处于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回顾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国家重大战略引导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西电东送”工程的推动下,龙滩、向家坝、溪洛渡等一批大型、巨型水电站开工,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这一时期先后投产发电或竣工,水库大坝建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水电以其在清洁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出历久而弥新的魅力。民生水电、绿色水电、生态水电、和谐水电,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奏响我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强音。

  “十三五”期间,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中国积极发展水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继续高速发展,防洪保障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加,水电装机规模及年增长率再创新高。

  站在历史新起点,水利水电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法规,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打造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和谐工程,造福人类社会。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治水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通过一系列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首先,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是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二是经济社会用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正常年景情况下可基本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三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是水安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能源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截至2023年底,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3.7亿千瓦,稳步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近4000座小水电完成改造升级,生态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中国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是重大水电工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长江干流之上,三峡、葛洲坝和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六座梯级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成为一条肩负防洪、补水、航运、生态、发电等多目标任务的民生“大走廊”。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其中防洪库容376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范围水库总防洪库容的53%以上。2023年,六座梯级水库充分发挥淡水资源库作用,累计向长江中下游补水超243亿立方米,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作出积极贡献。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长江航道变得更加宽阔、水流更加平稳,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增加至约7万公里,航行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提高到5000吨级。随着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个大型水电站建成投产,金沙江下游形成了深水库区航道,“水上高速”持续打造。

  在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设运行过程中,三峡集团统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建成长江流域特有珍稀植物园和鱼类繁育研究基地,持续开展流域生物现状调查、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生态保护,有力提升长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110台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3.6亿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需求。目前全球已建的127台70万千瓦以上的水轮发电机组中,三峡集团拥有86台。6座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共计创造33项世界之最,引领中国水电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助力能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水电建设的巨大投资,改善了民生又扩大了内需,给电站库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水电工程也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区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9月24日,在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大坝安全国际研讨会上,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原主任汪志林以《可持续水电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本文由《中国三峡工程报》全媒体记者彭宗卫根据发言整理而成。文章有删减。)

编辑:任贤 黄克瑶 李雷 卢西奥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