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彭程在2022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点击数: 414

 

在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上的发言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彭程

 

首先,我代表水电总院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水电技术成熟,是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同时,水电的综合利用功能为防洪、供水、航运等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7%,后续水电尤其抽水蓄能开发潜力巨大,必将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中继续担纲重任。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水电开发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宗旨,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继续建立、健全以鱼类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我国水电行业环境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体系、环保措施规划设计、环境监测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和突破,水电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形成了“预防、减缓、修复”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体系,完善了水环境、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鱼类保护方面,各电站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通过采取生态流量下泄、栖息地保护、过鱼措施、增殖放流等多种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实现了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的和谐统筹。

 

生态流量是满足水电工程下游河段保护目标生态需水基本要求的流量及过程。通过合理规划、实施生态调度,下泄充足的生态流量并模拟自然水文节律过程,有利于提升水流流态的多样性,满足水生生态需水、水环境需水、河流环境需水以及地下水补给需水等。现阶段,国内主要水电工程均采取了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并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例如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生态调度已连续开展 11 年、16 次,主要产卵场四大家鱼产卵规模由2011年初次实施时的不足1亿颗,增加至2021年的超过100亿颗。

 

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通过就地保护及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可有效恢复河段连通性、水文和生态环境,满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育及完成生活史的生境条件。截至目前,在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大渡河、雅砻江、北盘江等水电开发流域已构建百余处栖息地保护河段。例如澜沧江已建立上游高原鱼类和下游东洋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10余条支流纳入栖息地保护范围。

 

过鱼设施是减缓水电工程大坝阻隔影响、恢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手段。水电规划开发过程中,科学论证过鱼方式,合理采取鱼道、仿自然旁通道、升鱼机、集运鱼系统、网捕过坝以及不同过鱼方式的组合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并实施,有利于切实促进珍稀保护鱼类的基因交流,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例如藏木电站鱼道首次突破了国内外水头超过40米不再建设鱼道的先例,建成并成功运行67米高水头鱼道,2016年至今成功过鱼累计21万尾。丰满重建工程为国内首个两级鱼道联合过鱼,实现了自1937年以来七腮鳗、鳜鱼、江鳕等珍稀保护鱼类的重新过坝。

 

鱼类增殖放流现已成为减缓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及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国内已有100余座水电站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同时承担相关河流珍稀特有鱼类的科研工作,每年放流鱼类苗种超过3000万尾。在长江干流及金沙江下游,建设了乌东德白鹤滩、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增殖放流基地,为长江中华鲟、长江鲟等物种的野外种群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金沙江上游,万里长江第一级鱼类增殖站——叶巴滩站已放流长江上游特有鱼苗58万尾,西藏自治区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苏洼龙站自2018年第一次放流以来,已累计放流182万尾;在雅砻江,建设有国内放流规模最大的鱼类增殖站——锦屏官地站,已累计放流约1300万尾。

 

此外,水电行业尤其重视保护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已经重点突破了部分国家保护鱼类和高原高寒地区特有鱼类的繁育技术。水电行业主动开展增殖放流以前,国内很多流域的保护及特有鱼类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受到经费的制约,从鱼类的生物习性、亲鱼捕捞、驯养繁殖等多方面缺乏投入。通过水电行业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目前已经实现了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圆口铜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长薄鳅等珍稀、保护和特有鱼类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为维护长江、黄河和多条国际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黄河、红水河等主要水电基地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指导下,均已系统实施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各项措施,并在黄河上游建设了水电梯级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随着我国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格局逐步形成,剩余未开发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更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分层取水、生态流量泄放、水质保护、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估,提升保护效果。按照长江、黄河等流域大保护要求,开展生态流量科学泄放研究,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实施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生境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深化后续水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今天是水电行业为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举办的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这是水电人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首次联合举办放流活动。本次活动一定按照刚才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领导的要求,做到“依法放流、科学放流、有序放流”,并将长期采用“加强科研、注重实效、监测评估、持续改进”的科学手段,努力实现“循生态之道,得鱼水和谐。”

 

刚过去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增殖放流可有效促进水域内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保护珍稀鱼类物种,维护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今天又是六月一日,正值儿童节,各单位积极响应活动倡议,认真组织,合计放流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的鱼苗950余万尾,祝鱼宝宝们将来在河流中茁壮成长。

 

在2022年国际环境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扎实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发挥水电行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切实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电总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联合多家能源央企及行业有关单位在各大流域共同隆重举办“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在2022年3月-9月整个活动期间,共计放流各珍稀保护、流域特有及重要经济鱼类2100余万尾。这项活动,彰显了清洁能源绿色水电形象,对持续推进水电行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后续,水电总院将继续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在各家能源央企及行业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为行业做好做好技术服务,为水电生态环境事业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