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国投小三峡:黄河之畔守初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6日

点击数: 266

─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对于饱受缺水之苦的甘肃,要在减少淹没、保护耕地与建设电站、发展经济之间做出抉择,无疑是一道难题,但国投小三峡在权衡利弊、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放弃在黄河乌金峡建设一级高坝的开发方案,确定了实施大峡、小峡、乌金峡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尽管水能利用有所损失,但相较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级开发无疑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科学决策。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大浪淘沙。70年前,甘肃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解放。70年后,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回望,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海桑田,母亲河畔的陇原大地,旧貌换新颜,生机勃发,甘肃儿女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前行队伍中,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小三峡”)25载始终如一,守初心开发梯级电站,秉匠心谱写创新乐章,持恒心打造一流企业。

 

  守初心开发梯级电站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国投小三峡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

 

对于1994年6月30日甘肃省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独立发电公司———国投小三峡来说,她的初心,无疑是缓解经济发展与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开发黄河水能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一流发电企业。

 

饱受缺水之苦的甘肃,要在减少淹没、保护耕地与建设电站、发展经济之间做出抉择,无疑是一道难题,但国投小三峡在权衡利弊、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放弃在黄河乌金峡建设一级高坝的开发方案,确定了实施大峡、小峡、乌金峡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尽管水能利用有所损失,但相较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级开发无疑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科学决策。

 

大峡水电站是国投小三峡率先开发的第一个电站,是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后甘肃省开发建设的第一个水电项目,也是甘肃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若以现在的工程建设水平衡量,其算不上先进高效,但历史地看,在当时却是水电建设的较高水平。

 

不仅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开工,1996年12月,大峡电站首台机组较国家审定工期提前半年投产发电,后续三台机组不到一年半相继投产发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峡速度。

 

2001年11月开工的小峡水电站,不仅工程提前一年完工,还创造了全国都十分少见的优越技术经济指标;不仅2004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实现当年机组“双投”,且工程实际投资较概算节省2.99亿元,工期提前增发电量8.94亿千瓦时,单位千瓦   造价只有5300元。小峡电站工程被评为“甘肃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被水利部评为“黄河流域片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并荣获甘肃省建筑质量最高奖“飞天金奖”。

 

虽然乌金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难度相较于大峡、小峡水电站更大,但局部达60余米的超深河床覆盖层、120余米的高边坡开挖、25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开挖量等难题,被国投小三峡人一一攻克,2008年10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9年更是实现了三台机组的相继投产,工程总工期较国家审定工期提前10个月。

 

10多年间圆满完成三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既是国投小三峡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国投小三峡创造的奇迹和荣光。

 

  秉匠心谱写创新乐章

 

改革浪潮,如黄河之水,浩荡奔腾;创新洪流,如国投小三峡鲸波,浪遏飞舟。

 

国投小三峡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创业史,更是一部向技术改革要效益,以创新管理求发展的创新史。如果说大峡水电站拉开了甘肃省“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水电建设项目管理创新的序幕,创造了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电站建成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三大职能于一身的“三合一”管理模式,是创新的初步尝试。那么,随后小峡水电站建设推行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工程进度为主线、工程投资控制为目的、合同管理为依据、安全文明施工为保障的工程建设管理创新,则是    国投小三峡人与创新的亲密接触,不仅创造了小峡电站提前发电、提前竣工的神话,还创造了节省投资近3亿元、提前发电效益约1.3亿元的骄人业绩。

 

而乌金峡水电站建设则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

 

从开工伊始,就实施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精品工程、和谐工程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工程从开工建设到首台机组投产仅用了不到34个月,工程建设各项目标均达到了国内同类同等规模水电站建设的先进水平。小峡、乌金峡水电站被中国投资协会评为“年度优质国家投资项目”,小峡电站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评为“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如果说电站建设时期的创新是探路之举,那么,运营期的创新则可以称之为大刀阔斧、如火如荼。

 

设备安全健康长周期稳定运行,无疑是电站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确保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国投小三峡人从建立技术监督网为体系、积累监测分析经验、优化设备改造项目等方面入手,推行管理创新。努力终有回报,经过艰苦奋斗,大峡、小峡电站主机设备、调速器系统、励磁系统、直流系统、自动化系统等主要设备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改造,设备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健康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当改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随后的信息化建设、调度改革、机构调整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信息化建设解决了公司“三站三地”多地域管理导致的业务管理不便及信息互通上的难题,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维修等数据记录质量大幅提高,业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

 

管理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13年10月公司大峡、小峡、乌金峡电站均通过NOSA五星审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通过一级现场评审,公司也是甘肃省第一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一级的企业。

 

调度改革通过在兰州基地设置集控运行中心,统一对小峡、大峡、乌金峡水电站进行集中监视、控制、运行管理,让电站“少人值守”,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梯级电站集中控制、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变成了现实。

 

而2013年推行的机构调整,不仅构建了“三电站”大格局管理模式,还形成了“上下联动聚合力,统筹兼顾谋发展”的良   好局面。

 

改革和创新,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推动国投小三峡行稳致远,凯歌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持恒心打造一流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强劲号角。“三峡不在小,一流是目标”。国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会生给国投小三峡公司的题词,不仅凝聚着国投领导对国投小三峡的厚望,更激发国投小三峡人争创一流的坚强决心和冲天勇气。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效益、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企业文化。”通过自我加压,自我激励,通过不断改造和提升,把公司管理成一流水电企业。这是企业愿景,更是思想共识,国投小三峡人瞄准目标,执着前行。

 

实现六个一流的奋斗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进行长期不懈艰苦努力。围绕“六个一流”,国投小三峡人制定具体制度、措施,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力促“六个一流”的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投小三峡出台一系列引才政策和引才措施。创造一流的环境,吸引并留住技能人才、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年轻后备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激活人才存量、做大人才增量、全面提升人才质量是国投小三峡打造一流企业的基本方略。

 

国投小三峡对标业内一流企业,全面推进“六个一流”建设。

 

国投小三峡人深知,争创一流企业,不仅要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上取得新进展,更要在市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只有敢于超越、善于超越、实现超越,一流企业的目标愿景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国投小三峡,对“六个一流”的追求与探索就是如此坚定执着,并必将收获丰硕成果。

 

70年风雨兼程,70年卓越追求。当中国伟大复兴航船驶入新征程,屹立陇原大地黄河之畔的国投小三峡,必将以青春的豪情、先行者的风姿、开拓者的睿智,不负新时代,不辱新使命,争创新辉煌,打造世界一流水电企业,奋然擎起伟大“中国梦”的盛世辉煌。

特别声明:水电学会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